Books Published by Faculty Members

黃文江:《跨文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基督教史論集》

(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年), 252 頁。

本書共有十章,分別為:(一)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二)二元文化視野下的香港基督教史;(三)十九世紀香港西人群體研究:愉寧堂的演變;(四)英華書院( 1843-1873 )與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五)王韜致理雅各的五封未刊書札;(六)歐德理漢學研究;(七)十九世紀來華的「師母」:一群被史家忽略的女性故事;(八)李求恩會吏長:一位社會領袖的故事;(九)班佐時牧師:一位教育傳教士的故事;及(十)魯珍晞教授:一位中國基督教史學者的故事感謝的話。

林啟彥、李金強、鮑紹霖主編:《有志竟成──孫中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上、下冊)

香港: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 2005 年

本書由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人文中國學報編輯委員會與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聯合贊助出版。書中所收錄的論文,是以2001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召開「辛亥革命、孫中山與廿一世紀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學者論文為基礎,經過嚴格的學術評審選定合適者,完成必要修訂程序後,才被收入本書之中。由選文評審開始到正式出版,費時四載有餘。本書共選論文46篇,可反映兩岸三地中國學者與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及加拿大等地海外學者近年新見的學術研究成果,亦可視為香港地區出版關於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研究破紀錄第一套的學術論文集,尤其值得學者加倍重視。

Cindy Yik-yi Chu (ed.), Foreign Communities in Hong Kong, 1840s-1950s

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This edited volume studies ethnic minority groups in Hong Kong from the 1840s through the 1950s. It aims to portray Hong Kong history through the perspectives of foreign communities—the British, Germans, Europeans, Americans, Indians, and Japanese—and to understand how they perceive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political administration, and culture of the colony. In the chapters, Hong Kong history is seen from the viewpoints of foreign adventurers, businessmen, traders, missionaries, teachers, diplomats, servicemen, officials, artists, ramblers, and opportunity-seekers. By assembling the accounts of the foreign communities, the book assesses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of Hong Kong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and traces the rise and fall of various groups as well as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some of them.

周佳榮:《言論界之驕子──梁啟超與新民叢報》

香港:中華書局,2005年
ISBN 962-8885-04-9

梁啟超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在二十世紀初年主辦《新民叢報》期間,更被譽為「言論界之驕子」,影響非常廣泛和深遠。本書分為兩部份:上篇記敘《新民叢報》的刊行始末,及論述其與中國新知識份子形成的關係;下篇探討《新民叢報》時期梁啟超的政治思想,並分析其思想轉變的因由。附錄〈梁啟超的署名和筆名〉、〈梁啟超生平大事年表〉及〈梁啟超研究書目解題〉,是研究梁啟超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周佳榮:《蘇報與蘇報案──1903年上海新聞事件》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年
ISBN 7-80681-592-9

在中國近代史上,1903年是關鍵性的一年。學潮興起和政治變化,與這年上海《蘇報》的言論轉變息息相關;同年「蘇報案」發生,清朝皇帝在外國人的法庭控告自己的人民,不但中外矚目,並且造成巨大影響。此書探討《蘇報》的內容,論述「蘇報案」的前因後果,從而展現二十世紀初年中國思想界的面貌,是唯一有關《蘇報》和「蘇報案」的專書。

黃嫣梨:《從康橋到康橋:黃嫣梨散文二集》

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ISBN 7-80681-592-9

本書是作者追求學問的心路歷程,收錄文章 包括序跋、書簡、隨筆、遊記和抒懷等,出入於感性與理性之間,是繼《喝采》之後的另一本文集。

周佳榮:《歷史絮語──教與學的文化情懷》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
ISBN 0-19-597243-0

本書內容圍繞着近代東亞的變遷和演進,主要探討:中國近代化的經驗,中國與鄰邦日本的關係,香港在東亞史上的地位,亞太文化特色及其展望等等。所收錄的 六十篇文章,是著者在教學和研究之餘的隨筆,分成四輯:(一)歷史絮語;(二)名人採英;(三)文化訊息;(四)香港情懷。

鍾寶賢:《香港影視業百年》

香港:三聯書店,2004年
ISBN 962-04-2111-6

本書以商業史的角度闡釋香港影視業百年興衰,但背後訴說的也是一個城市成長的故事。多年以來,在中西文化落差之間、左右陣營夾縫之中、東南亞民族差異之處,香港和它的影視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開拓生機 ,絕處逢生。但步入21世紀,隨著以上的落差、夾縫漸漸收窄,香港和它血脈相連的影視業應該如何自處,以尋求屬於自己位置呢?歷史或許已埋下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