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Published by Faculty Members

Cindy Yik-yi Chu, The Diaries of the Maryknoll Sisters in Hong Kong, 1921-1966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241pp.

Composed of previously unpublished material, The Diaries of the Maryknoll Sisters in Hong Kong, 1921-1966 is a documentary survey of Hong Kong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yknoll Sisters, as recorded in their diaries written from the 1920s to the mid-1960s, it is a priceless collection of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on Hong Kong. The readers are tracking these women: every place they went, everyone they met, and so on. This book should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anyone interested in cross-cultural relations and foreign adventures. It is of tremendous value to student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are look for primary sources for topics on Asian studies, mission history, and women's history.

李金強(與湯紹源、梁家麟合編):《中華本色──近代中國教會史論》

香港:建道神學院,2007年,445頁。

本書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論文集刊」第一種,共收錄有關論文十八篇,是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合辦「近代中國基督教史本色化的歷史回顧」研討會提交論文的結集,分為通論、人物、教會、團體、教理五部分。

丁新豹、周佳榮、黃嫣梨主編:《近代中國留學生論文集》

香港:香港歷史博物館,2006 年
ISBN-13:978-962-7039-56-3

自十九世紀中期起,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為了振興中華,一批批中國知識青年走出國門,遠赴歐、美、日本學習新知識,最後推動了社會的變革及進步,帶領中國走向現代化。「近代中國留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於二零零三年假香港歷史博物館隆重舉行,超過六十位來自美國、日本、內地、台灣及本地學者、專家聚首一堂,發表研究成果,總結百多年的留學歷程和歷代留學生為振興祖國所作出的貢獻。此論文集精選當中三十八篇文章,分別歸類為「序論」、「近代留學運動」、「留學生政策」、「軍事與外交」、「社會與經濟」、「教育與思想」、「學術與科技」七部分,是了解留學史、留學前賢的感人事蹟及如何貢獻國家的參考材料。

黃嫣梨、黃文江編著:《篤信力行──香港浸會大學五十年》

香港:香港浸會 大學,2006 年
ISBN 988-97448-3-X

為慶祝創校五十周年,香港浸會大學特別出版《篤信力行──香港浸會大學五十年》。本校史以專題形式,分七章敘述,圖文並茂,詳近略遠,凡十萬餘字,圖片二百多幀。內容包括香港浸會大學的教學理念、學生生活、校園特色、課程模式、研究志業、國際合作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取精用弘,記述力求翔實中肯。

周佳榮著《近代日本文化與思想》

香港:商務印書館,2006年
ISBN 10-962-07-40491

本書於1985年初版,1994年重印及另出台灣版,港、台及中國內地均列為大學用書,第三版加〈延伸閱讀〉及〈重印後記〉。內容以近代日本思想發展為脈絡,論述明治、大正及昭和前期的書籍和報刊,扼要展示了日本百多年來的文化思潮,填補了學術界一向為人忽視的研究領域。

李金強:《聖道東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之研究》

(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年), 257 頁。

台灣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及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為紀念馬禮遜來華 200 週年,邀請兩岸三地 29 位基督教史學者出版紀念論文集,合共 30 冊。作者為此一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之一,並出版本書《聖道東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之研究》。內容遍及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的研究史、傳教士、華人信徒、教案、基督教與革命、教會自立運動及本色化等課題。

黃文江:《跨文化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基督教史論集》

(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6 年), 252 頁。

本書共有十章,分別為:(一)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二)二元文化視野下的香港基督教史;(三)十九世紀香港西人群體研究:愉寧堂的演變;(四)英華書院( 1843-1873 )與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五)王韜致理雅各的五封未刊書札;(六)歐德理漢學研究;(七)十九世紀來華的「師母」:一群被史家忽略的女性故事;(八)李求恩會吏長:一位社會領袖的故事;(九)班佐時牧師:一位教育傳教士的故事;及(十)魯珍晞教授:一位中國基督教史學者的故事感謝的話。

林啟彥、李金強、鮑紹霖主編:《有志竟成──孫中山、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上、下冊)

香港: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 2005 年

本書由香港浸會大學近代史研究中心、人文中國學報編輯委員會與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聯合贊助出版。書中所收錄的論文,是以2001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召開「辛亥革命、孫中山與廿一世紀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學者論文為基礎,經過嚴格的學術評審選定合適者,完成必要修訂程序後,才被收入本書之中。由選文評審開始到正式出版,費時四載有餘。本書共選論文46篇,可反映兩岸三地中國學者與包括美國、日本、澳洲及加拿大等地海外學者近年新見的學術研究成果,亦可視為香港地區出版關於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研究破紀錄第一套的學術論文集,尤其值得學者加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