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Published by Faculty Members

李金強、麥勁生(與蘇維初、丁新豹)主編:《我武維揚──近代中國海軍史新論》

香港:香港歷史博物館,2004年
ISBN 962-7039-49-7

本書收中、英論文26篇,內容包括上起明清 、下迄當代之海防思想、海軍文獻、海戰史以及新式海軍建軍史等。 其中香港學者的論文,佔全書之半,可見近年香港史學界對於海軍史研究的投入。 本系教授李金強、周佳榮、林啟彥、麥勁生、James A. Stewart均有論文收錄於書中。

黃嫣梨:《月痕休到深深處──徐燦詞注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ISBN 7532536793

本書是「花非花名媛詩詞系列」的其中一本。清是自宋以來,詞學發展得最為鼎盛的朝代,也是女詞人最多的時代。 徐燦為明末清初女詞人,又是其中一位開拓詞風的關鍵人物,她能夠衝破封建守舊的關口,同時兼有豪健和婉約的風格,既有閨秀女兒家纖細委婉的語調,亦有言辭悲壯的豪情,意境幽美,風格俊爽 。而且徐燦詞蘊藉豐富,意味深長,無論是刻劃思鄉之愁、相思之苦,或是亡國之哀、感時之憂,都使人回味無窮,讚嘆不絕。在女性詞的發展上,徐燦實在起了積極的領導作用。

Cindy Yik-yi Chu, The Maryknoll Sisters in Hong Kong, 1921-1969: In Love with the Chines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ISBN 1-4039-6586-2

This book describes the adaptation of American women to cross-cultural situations in Hong Kong from 1921 to 1969. The Maryknoll Sisters were the first American Catholic community of women founded for overseas missionary work, and were the first American Sisters in Hong Kong. Maryknollers were independent, outgoing, and joyful women who were highly educated, and acted in professional capacities as teachers, social workers, and medical personnel. The assertion of this book is that the mission provided Maryknollers what they had long desired –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 which were only later emphasized in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e 1960s.

周佳榮編著:《中國歷史》(泰文譯本)

Bangkok: Nanmeebooks,2004
ISBN 974-472-332-7

本書敍述中國自遠古至現代的歷史,分為兩部份:上篇是中國歷代政治史,共二十二章,包括華夏政治的肇始、古代至當代的發展;下篇為中國專題文化史,計有遠古時期文化、文字起源與發展、科技發明與重要建設、中外海陸交通、學術思想流變、宗教概說六章。

林啟彥、朱益宜合編:《鴉片戰爭的再認識》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3年
ISBN 962-996-079-6

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新一頁,帶來外交、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多方面的變遷,亦是歷史學家不斷思考、研究的課題。對香港來說,鴉片戰爭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自此以後,香港便成為英國殖民地,直至1997年歸還中國為止,而香港亦由寂寂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遠東地區聲名顯赫的國際大都會。故此,香港學者對鴉片戰爭及其所引發的問題,會較其他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現更大的興趣和更深的關注。本論集所選錄的文章 ,主要來自1998年於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一次「林則徐、鴉片戰爭與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其中十一篇為香港學者的作品,另外兩篇 是台灣及大陸學者的近作。可以說,此書反映了中港台三地學者有關鴉片戰爭近期研究的一些新視野和新觀點。

黃嫣梨:《文化省察與婦女省覺──中國文化演講錄》

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
ISBN 988-201-498-4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演講的結集,主題圍繞着對中國文化的反省和傳揚。書首有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教授 的講辭作為〈代序一〉,著者一篇討論道德學問的文章作為〈代序二〉。正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收錄關於「文化省察」的文章十四篇;第二部共有九篇內容屬於「婦女省 覺」的文章。

Cindy Y.Y. Chu, Ricardo K.S. Mak (eds.), China Reconstruct 

Lanham, Md.: University of America, 2003
ISBN 0-7618-2600-9

This book includes ten articles, which deal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a,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elite, political parties and society. Together, they provide different dimensions to the vibrant and multifaceted history of China.

周佳榮、鍾寶賢、黃文江合著:《香港中華總商會百年史》

香港:香港中華總商會,2002年
ISBN 9628669419

商會是二十世紀中國的新興產物,在近代社會扮演了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角色。香港中華總商會由本港的華資公司和華商組成,1900年以華商公局的名稱成立,兼備聯絡海內外華商的特色,於1913年改名為香港華商總會,奠定規模,連繫華南地方政商要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間,協助推廣國貨運動;日冶時期,曾經遭受重大挫折;戰後重新加以整頓,於1952年正名為香港中華總商會 。隨著中國施行開放改革政策,成了海內外華商與國內機構的橋樑,與香港同步成長,反映了百年來香港及華南社會的興衰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