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s Published by Faculty Members

Clara Wing-chung Ho (ed.), Windows on the Chinese World: Reflections by Five Historians 

(Lanham: Lexington Books, Ro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2009), xiii + 135pp.

This volume is the sequel to the "Golden Lecture Series" held in 2006 by the History Department in commemoration of HKBU's golden jubilee. The five contributors to this volume ar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historians: Professor Susan Mann, Professor Mark Elvin, Professor Patricia Buckley Ebrey, Professor Benjamin A. Elman and Professor Edward L. Shaughnessy, who served as speakers of the lecture series. Each chapter of this collection addresses a problem in Chinese history that is both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as well as offering new ideas and interpretations, plus a methodological example that might inspire other scholars. There is a wide temporal span among the chapters, which take in early, medieval, and late imperial China. There is also a broad range of topics covered, including gender, society, archaeology, historiography, demography, intellectual thought,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鍾寶賢:《商城故事──銅鑼灣》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9),250頁。

銅鑼灣是全亞洲零售租金最昂貴的地區,它背後的歷史也飽經滄海桑田。本書重訪百年來在這區誕生繁衍的商國故事,見證了英商、華商和日本商人如何長袖善舞,在銅鑼灣耍出合縱連橫的戲法,將這個常受水患和疫災威脅的濱海村落,變成行販坐商雲集的倉棧區,又發展成為日資百貨結聚的「小銀座」,再引發「mall化」時代的來臨。本書展現了銅鑼灣豐富的歷史變貌,整理出綿延百年的商業興衰圖譜,也反映出香港經濟起飛的歷史軌跡。

林啟彥著:《近代中國啟蒙思想研究》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8年),484頁。

本書收錄 論文二十篇,分為三輯:
(一)近代中國政治思潮;
(二)孫中山、王韜與香港知識分子;
(三)嚴復思想新詮。
書末以〈近代中國早期自由思想的再思〉一文代結語,附錄著述書目。

黃嫣梨:《女四書集注義證》

(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年),289頁。

《女四書》包括《女誡》《女論語》《內訓》《女範捷錄》,是中國古代專為女子編寫的著作。黃嫣梨編此書廣收眾注,並加現代義證及詮釋,除〈自序〉及〈後記〉外,書末還有〈女四書在當代的意義〉一文作為附論。

李金強:《一生難忘──孫中山在香港求學與革命》

香港:孫中山紀念館,2008,196頁。

本書透過對孫中山同時期師友的記述,以及革命史料的探尋和辨析,重構孫中山在港生活及其革命活動之歷程,進而探討香港在清季革命運動中的角色,從而肯定香港與近代中國歷史的密切關係。書中揭示孫中山的革命乃由於省港澳地域的中西文化交流醞積,促成香港中英雙語精英群體的誕生,並於清季國家危機中,起而倡導革命,改變近代中國歷史的進程。

周佳榮著:《新民與復興》(第二版)

香港:香港教育圖書公司,2008年,335頁。

近代中國思潮澎湃起伏,其趨向與政治變遷是息息相關的。本書收錄的十五篇論文,集中論述梁啟超、章太炎、孫中山、蔡元培等人物的思想,尤其是報刊言論對維新和革命的影響,從而探討國家民族與文化學術的更新創造。作者著眼於近代亞洲的整體進程,為中國近代史研究提供嶄新的角度和宏觀的視野。第二版增加了三篇研究評述,從中可以看到學界的一些新景象。

周佳榮:《近代日人在華報業活動》

香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279頁。

近代中日兩國關係錯綜複雜,報刊出版活動是重要的一環。日人在華經營的報刊多達二百餘種,著名的中文報紙有北京的《順天時報》、瀋陽的《盛京時報》和福州的《閩報》等,刊行二三十年以上,對中國政局和社會影響頗大。這些報刊既反映了日本的對華政策,在一定程度亦促進了彼此間的文化交流。本書將日人在華辦報事業分為發韌期、開展期、定型期、延續期和沒落期,並作了較完整的探討,從而評價其得失,藉此展現近代中日關係史上一個嶄新的側面。

周佳榮:《從翰林到教育家──蔡元培及其事業》

(香港:中華書局,2007年),249頁。

蔡元培是近代中國最著名教育家,其言行思想與中國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本書分為三部分:上篇是蔡元培前半生的傳記,記敘他在晚清時期的活動和言論,由科舉出身到響應辛亥革命,展示了這位「革命翰林公」成為民國教育總長的歷程;中篇探討蔡元培的思想和事業,包括他的早年事跡考辨和教育思想述評,他對五四運動的看法及晚年在香港的抗日言論,他與同時代人物的關係等,從不同角度呈現這位「平民教育家」的風範;下篇介紹有關蔡元培的文獻與著作,並綜述這方面的研究概要。附錄蔡元培研究論文一覽,可以作延伸閱讀的參考。